1 歲打人代表 ? 2 歲打人代表 ? 3 歲打人又代表 ?
每個年齡層出現打人的意義是不一樣的…
怎麼說呢 ?
讓我們來分析看看 ~
- 1 歲打人代表著「完全不懂」。
- 2 歲打人代表著「喜歡挑戰」。
- 3 歲打人代表著「變成習慣」。
目錄
孩子會動手的原因有哪些 ?
- 對於小小孩而言是一種反射、自我保護的動作。
- 有可能是因為看過別人動手,進而模仿。
- 因為太過生氣,無法用言語來表達,所以直接用行動來宣洩,如動手打人…。
爸媽們需要了解「攻擊行為」包含哪些 ?
- 對攻擊的對象直接施以身體或言語上的傷害,如不買喜歡的零食給小名,小名就會罵媽媽是笨蛋,甚至動手打媽媽。
- 不直接攻擊對方,而是攻擊其他人或是破壞物品,如因為被爸爸責罵,因生氣就把氣出在洋娃娃或小動物身上。
- 針對特定對象,目的是讓對方受到身體或生理上的傷害,是一種懷有敵意的攻擊行為,如因對弟弟生氣,所以動手推弟弟。
- 並非真心想傷害對方,只是以攻擊手段得到想要的,如因喜歡同學的玩具,所以動手去搶。
以上這些都屬於孩子可能會發生的攻擊行為類型,還請所有照顧者多加留意,以及多多機會教育與引導。
了解關於小小孩打人的發展與該如何教導 ?
「1 歲半 〜 3 歲」主要是以身體攻擊為主。
孩子的攻擊行為最常發生在 1 歲半後 ~ 3 歲前,因為 1、2 歲的孩子語言發展尚未成熟,情緒發展會變成在前面,因此當孩子覺得自己生氣都沒人理的時候,就會用動手來表達不滿並發洩壓力。
當孩子會出手打人,提醒爸媽教養上的 8 件事
- 不能因孩子年紀小,就不教,且要找到有效的方法教才是對的。
- 好習慣的養成,要 3 – 10 次以上的練習;而壞的習慣,通常只要 1 – 2 次就學會了。
- 犯錯當下應立即處理,大人態度必須一致,只要一次態度不堅持 ( 包含孩子打大人 ),漸漸就會養成不對的習慣,到後面就難改了。
- 處罰要讓孩子明白被處罰的原因,不可以處罰的不明不白,這樣會讓孩子感到莫名其妙,甚至討厭處罰他的人。
- 避免「以暴制暴」。
- 盡量讓情緒穩定的教養者處理。
- 要帶著孩子向被打的人好好道歉。
- 獎勵好的行為改變,也能因此減少不好的行為出現。
總結
當看到孩子犯錯或有動手打人的行為出現,絕不可採取忽視或放任,這只會讓孩子 一錯再錯…必須適時糾正與教導正確的做法。
雖然看似簡單的事,但在社會上仍有少數時候會看到照顧者因生的少,自己的孩子是個寶而沒有藉機好好教導,這樣一來反而會害了那個孩子啊 ~
最後,為了孩子好,就要讓孩子清楚區分什麼事是對的什麼事是錯的,即使犯錯了,又該如何做 ?
這才是教育的意義 !
你可能會感興趣的延伸閱讀
→ 當孩子出現退化行為時該怎麼辦呢 ? 必知的 10 種教養技巧
→ 15 個方法在家也能有效提升寶寶的潛能開發 – 育兒攻略必看
→ 準備新生兒五大用品區必讀攻略計劃 – 方便新手爸媽快速選購
看完後有任何想法或有想說的話,都很歡迎在底下留言與我分享唷 ~
也歡迎到 「Wendy 說聊育兒」FB 社團交流交流 ^O^
另,也歡迎一起追蹤我的 IG : wendylovemybaby
【免費支持】如果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或想鼓勵我 ,請幫我在下方處綠色的拍手圖示按 5 下,只要登入 Google 或 FB,不需花費任何經費就能支持我,感謝您 !
原來還有分這麼細膩 ~ 收穫良多 !
也長知識了 !
謝謝分享 ~
這就是教養的秘密 ~
恭喜你有所收穫 ~
分析的有道理 !
不過當孩子出現打人的行為真的要好好教導,不然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!
謝謝你的讚美 !
沒錯,要適時機會教育,避免造成不良習慣的養成。